想到这个题目是昨天和朋友聊天,聊到人们为何会产生“只有我足够强/优秀才配得到别人的喜欢”这种想法(注意这里的喜欢包括但不限于异性之间、朋友之间、上下级之间等的相互喜欢)。我当时提出一个观点:人们倾向于将其他人都建立为绝对理性人模型,认为别人都是权衡利弊的,而不会有真正的靠情绪、冲动的决策。也就是说,即使大多数人都体会过自己产生的那种毫无缘由的对另一个人的喜爱/亲近(当然,硬解释、硬分析肯定还是能够找到原因,但是我这里想强调的是没有经过理智判断的情感上的喜欢),人们也不相信自己所期望的人会对自己产生那种无缘由的喜爱,担心自己外在条件不够而不被人喜欢,或者是担心自己外在条件不够导致即使对方喜欢自己也嫌弃自己的条件最终离自己而去。
但回过味来,我想思考一下这个绝对理性人模型的“正确性”,分成两个方面:
- 人们将自己在意但不熟悉的人,建立成“会对自己的价值进行评判后若满意则会喜欢”的绝对理性人模型,是否恰当?如果不恰当,建立怎样的模型才是恰当的?
- 人们将不特定对象(例如“人群”“外界的目光”等),建立成“会对自己的价值进行评判后若满意则会喜欢”的绝对理性人模型,是否恰当?如果不恰当,建立怎样的模型才是恰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