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npopo
网上看到总有人说“做的工作学不到东西”我也不太理解。我个人认为总能学到东西的,甭管是打杂的方式(事务性工作的处理方式)、专业技能还是人际交往的方式,都是能学到东西的。但是好像很多人觉得只有学习专业知识、增长业务能力,才是学到了东西。
我认为本质上是很多人并不擅长挖掘可学之物,另一方面可能是缺乏对于当下思考的记忆。
我自认为我是比较擅长找东西学的,就比如哪怕是看个电视剧、跟人扯扯淡,或者听人聊天,我都可以学习一下针对特定场景的口语表达,观察各种人的行为表达特点用来训练自己的识人技能,顺便记忆一下当前场景下我获得的信息。这一批原始信息会被我先在脑子里进行一次基本加工,从我的角度提取一些总结性的结论。然后我会把这些信息原封不动地还原给我的好朋友——另一位intp——询问他的看法,并与他共同进行二次加工,使用强ne不断从各个维度挖掘观察角度,结合双方讨论提取新结论&修正我自己的一些结论。最后有需要的时候,我会带着这些结论返回给我的intj男朋友,获得来自ni的简单粗暴高度概括结论。
我能做到这些认为主要有两点。
- 高度依赖于我的记忆力。我的记忆是没那么高清的图像式记忆,就像一张live图一样会对一个片段滚动播放,在有需要的时候就反复查看观察不同方面的细节,没需要的时候就在脑子里一键删除。尽管做不到撒贝宁那样念书过目不忘,但记录一些生活上的片段已经足够。因此即使是在无信息输入的时候,我也经常能提取过往的记忆对一些细节进行反刍分析,重复上面的结论提取操作。
我认识的人里我是记忆力最好的,intp朋友的信息来源往往来自于他的即时信息。在无事发生的时候信息来源就是我的记忆。intj男朋友为了对抗记性不好,而执行了写备忘录并整理成日记以方便经常回看反思的行动。除开他们之外,我见过的其他人都是对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持一种自然流动的状态,并不会刻意记一些东西。也因此同样一件事情对我们而言信息熵却不同,能接收的信息少了自然就没有学东西的基础。
- 有能处理信息的脑子(且>=1)
我的脑子在训练起来之前,虽然能接收到很多信息,但能处理的非常有限。非常明显的一点就是我只擅长学习知识而对人际关系一无所知,我能捕捉到他人的面部、语调、用词等变化,但不能理解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表现。这就是我个人的局限性。后来认识了intp朋友和intj男朋友,在ti的讲解和fi的鞭打下我才艰难成长,过往的那些冗余信息得到了处理,转化为有效知识,那么在人际关系上就是我学到了东西并且相对于以前的自己来说又进步了。
综上,我认为很多人可能不擅长存储信息也不擅长处理信息,因此无法获得多元化的进步渠道。而学习专业知识作为从小训练起来的技能,成为了大部分人的舒适区——他们只擅长从标准化的,有明确好坏分区的流程里学习,并且只认为这些值得学习。根本来说,我认为大部分人其实并不擅长向内审视自己,不论出于何种原因。他们无法完成对自我的超越,只能寄希望于满足外部要求,作为实现自己对于进步的执念的路径,最终形成了一种类似于优绩主义的现实导向的社会画像——专业知识丰富但心性进步缓慢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