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申请CSC的联培博士,快给我搞出焦虑症了。直博快四年了几乎没有成果,没有成果也申不到项目,简历上空空的,反观别人,著作等身,项目一个接一个。对比之下,感觉自己这辈子有了,看到申报界面就头晕恶心。
现在这个局面,各方面因素导致的吧,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思维和导师的培养方式不一致。导师是那种科研放养,在选题上面几乎没什么建设性意见、全是否定和质疑,只顾着找学生写本子的那种培养方式。他不止一次说过我不聚焦,说我看的东西想的东西太杂了,没有抓住一个点深耕。而我自己也确实是这么认识自己的,所以我最开始其实非常希望导师能够帮我聚焦一下,是那种“我调研了一大堆,给您看看我到底该怎么做比较好”的这种感觉。但是导师会认为博士生就应该适应他的这种培养方式,应该自己给自己找课题。所以21-23年我几乎是在“领域逛街”中度过的,看了各种各样领域的文章。直到23年下半年,导师搞了个横向让我做,我的科研才算真正开始。说起来真是笑话啊,其他博士生都不愿意干横向,觉得干横向耽误自己时间,而我却真的很感谢这个横向,给了我一个思考的框架,让我能在里面真正的开始“深耕”。
一步慢步步慢,甚至是一步错步步错。科研圈看的就是你的履历,你的履历好,就什么都能给你,你拿到的越多履历自然也就越好。良性循环。到我这就是恶性循环了。
还是回到CSC申请的本身吧。想申请出国也是因为想和女朋友一起出国,她要去出国读一年硕士,我不想分开太久,所以想也趁机出去刷刷。也算是躲躲导师,躲躲本子,躲躲项目。所以理论上只要我能出去,就行了。
除了CSC以外,还有一些其他的项目可以出去,但是有条件。比如广州政府项目要求回来之后在广州工作三年,而我并不是很想去岭南;学校的短期访学最多只能出去6个月,而且因为没人走过这个,所以我还不知道导师愿不愿意(导师肯定不愿意,但是我不知道好不好说服他)。
活着真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