咄咄 既然都上来冲浪了,也记录一下写作进度。前段时间虽然一直在做F的大纲,还把早年的一些名词解释翻出来了,但其实最近在搞Y的细纲。ds帮我解决了很多冷战时期武器设计的问题,还梳理了因为几版修订导致的主线不畅。 最后我拿修订好的细纲给小蝴蝶看 小蝴蝶:把我cpu干烧了。 我:ds也是这么说的,它说我设定太复杂了,主线可能失调。 小蝴蝶:那咋办? 我:其实很多都是背景设定,主角视角上只是只言片语。(小蝴蝶听到这儿笑嘻了,于是我开始反问)你要设计一个合理的故事,特别是这个故事还嵌套整个主线的除主角外的重要角色和线索,总不能不考虑好每个主要角色的立场和动机?主角塑造的过程要担负信息合理摄入的责任,保持信息差塑造智者形象的同时维持阅读体验,让读者能看懂,且有兴趣下去。 小蝴蝶:不考虑,所以正文呢? 我:你看我细纲多少字? 小蝴蝶:正文呢? 咕咕咕
咄咄 越写越少,越写越少哈哈哈哈哈哈 小蝴蝶:写了吗,码了没? 我:写了,-500 小蝴蝶:? 紫薯:写了吗? 我:-1000 紫薯:习惯了 我:? 鄙人写作坏习惯之一,修饰词过多,不注意就会长难句起手,没学好汉语又没把英语学明白就成这样了ε-(´∀`; ) 细纲、正文推进、回头补充、删减冗余……600字看上去是600,其实背后是3000字不止的血泪 朋友些:这就是你磨洋工的理由吗? 我:至少没咕不是?
咄咄 没有咕咕,最近一直在进行创作,目前剧情节奏把控还算可以,信息密度总体维持在灌死读者的安全线以内(进步点x2)。现阶段强项大概在画面感、黑色幽默以及奇特比喻上,文字总体呈现一种冷峻气质,符合这个故事的创作目标;弱项在人物塑造上(一点也不意外,我个人看书就不怎么重视这块……),细分是心理、动机以及在其之上的弧光(所以剧情点之间的过渡章节我写得尤为痛苦,感觉从上周开始就在反复琢磨这一段)。 还有长难句……治好汉语欧化真得把翻译课拿出来再仔细看看,想起来要迫害汉语言专业的小蝴蝶我就乐哈哈哈哈 目前进度:Y项目第一个故事开端完整结束,个人满意度也在七八十以上(难得啊)
咄咄 调整细纲,合并删减了一些不必要的设定——一数原设定KGB扎堆(部分角色KGB不是必要背景),冷战烈度也不一定要从谍战体现(舆论、对外交流、商贸等等,很多方面更适合从日常渲染,也符合主角的视角),谍战也不一定非KGB不可(虽然某些机构对卢比扬卡确实单向透明),更重要的是,重要角色没有两极官方背景更契合主旨。想想复数平凡的吹哨人,理想划出火花的瞬间,即使不够务实,因各种原因熄灭,但在黑夜里也足够耀眼啦。 剧情(本质是主旨),点子大过滤器是也。
咄咄 采用环境信息暂时解决了多线叙事镜头稀碎的问题。 不是多线叙事不好,是我笔力还驾驭不了。开篇已经涉及好几个视角了,再多来几个怕在灌死读者之前把自己干翻。流畅度大幅下降警告 另外就是,当剧情正常发展时,我之前担心次要角色单薄的问题解决了不少。随着剧情发展角色们会自发出现,他们的动机也在设定的时代背景下自洽(昨晚上灵光一现就写完了串联支线的重要部分,契合主旨,至少能打动我自己了)。算是,开端结束后,发展阶段良好的开始。
咄咄 咕咕一周了…… 但情有可原!两个剧情之间衔接生涩,角色相对空洞,我自己思考了一下,发现补充信息量也无法解决问题,所以就去找解决办法了(也跟我个人状态不佳有关,是谁又去遨游宝可梦世界了?肯定不是我(●ˇ∀ˇ●) 找到病因—— 1主角动机不足(至少没办法在我个人这里建立完整的,足够有说服力的动机。回望序幕之所以顺利,也是因为主角在开端有亟需解决的人身安全问题。而过了这个阶段以后就相对弱了起来,虽然在开端部分我下意识强化了一些动机,但并不足够落到实处,更多偏向形而上…… 2没有控制视角。第三人称主观视角跳到第三人称客观视角了,没有冲击力。最新一段尤其如此……所以写得乏味起来。 解决办法:一是想法增设压力,增加动机,补全女主角的动机(不知道可不可行,先试试再说;二是回头重写第三人称客观视角部分,改成主观视角(让压力更实质化,一个剧情点后角色的喜怒哀乐也是精彩故事的一部分
咄咄 一个月没在此贴进行记录,进度一定大幅增长吧?对吧? ……这要看从哪个方面讲,从数量上增长了四分之一(基数小),从质量上是大幅提升的(进一步验证叙事设计,也规划了后面的故事内容,对整个故事有更多的把握而非局限在第一个单元中) ——整体来说还是进步的。 比较好玩的是,我将22年的古早连贯废稿、23-24的旧稿以及现在写的部分扔给ds,ds从各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虽然它总会混淆细节,但它得出的结论与我自己的诊断基本一致——叙事技巧方面:严格的受控视角保证了阅读体验(终于没有灌死读者);角色塑造方面:主角不再是描述,配角也避免了仅功能化;设定抛出自然,成为悬念而非负担;语言与氛围一致且连贯;节奏控制:密集但相互关联,张弛有度。 更好玩的是,我一直觉得我避免了多线和群像(对于新手来说太难控制),但ds说“你就是多线”,群像虽然还不至于(给的内容是开篇部分),但25k的内容明面上出现了10个角色(他漏掉了一两个“先闻其实声”,在之后章节才出场的人物,但也对一些并不正式登场的角色过于看重)——这给我提了醒,小心别真写成群像了,视角与节奏还是要仔细安排,一切为故事而服务。 毕竟,创作Y项目的初衷:说人话好好写完一个完整的故事。(我再爱设定,设定也不能成为故事的阻碍,设定不行,其他的就更不行啦!
咄咄 ds对我写作最大的助力,不是列举查资料的可用索引,而是在我洋洋得意,往计划外发散的时候给我一脚刹车…… 我勒个Y项目要再一次进行文字上的重大调整了,我至今想不明白是怎么成为意象派的(我已经很收敛了!!而且我就没想过那是意象!!(´ཀ`」 ∠) 意识流谨慎使用是人物特定状态的表现,但叙事琐碎?没有过渡?我承认Y确实是非线性叙事,但绝非没有过渡,啊啊啊(绝不承认我的镜头过渡不是过渡!! 总之结构是不会改了,要的就是那个效果,文字上确实该去掉一些不必要的诗意表达(突然有点理解加缪为什么没把《快乐的死》出版了,笔触光美罢……《局外人》才是大成,亏我还笑有些作者堆砌词藻,五十步笑百步ε-(´∀`; ) 冷感+黑色幽默才是Y的底色,诗性是次要的点缀,喧宾夺主就不好了(纯炫技炫爽了(T ^ T)
咄咄 又来逼逼叨了。 水平不够,所以在可读性和文学性之间斟酌……最后选择了“和”(bushi 尽量不损伤氛围与沉浸,删掉冗余描写。之前删减过头,ds老师直接把新版批得不如旧版(我怀疑ds本身“偏爱”更华丽的笔触),然后我又屁颠颠跑去开审阅对比,每一段确定写作目标(哪怕是闲笔),搞清楚我到底是想要推剧情还是为了推剧情先营造氛围/人物心理(叙事真是门精妙的手艺 说起这个,我又不得不感慨“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境界,令人羡慕,令我汗颜 Y暂时不会再大改啦,继续推进度到学院阶段放放松吧(前面神经绷太紧啦,人生安全、还是人生安全以及警局审问什么的……楔子也是人生安全哈哈哈哈